• 头条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2021-08-04 作者:武鑫 蒋菲 等  |  来源:《电气技术》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针对电网铁附件抱箍产生断裂失效问题,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武鑫、蒋菲、晏得才,在2020年第6期《电气技术》杂志上撰文,首先通过对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初步确定断裂起源;其次通过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硬度试验、金相检验等方法对电网抱箍断裂失效进行了相关检测。 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其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同时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抱箍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断裂面因外形尺寸发生变化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形成应力集中,最终导致抱箍断裂;最后结合本次失效分析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和建议。

    2019年2月27日,某公司变电运检室在对330kV某变电站进行二线停电检修预试中,发现3330C相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该抱箍所属电流互感器为倒置式SF6气体绝缘型,型号为LVQB-330W2,出厂日期为2005年6月13日,于2005年12月3日带电投运。

    1 检验

    依据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与JB/T 5108—2018《铸造黄铜金相检验》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抱箍进行宏观检查、外观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和金相试验等试验分析工作,试验分析过程和结果如下。

    1.1 宏观检查

    失效抱箍的开裂部位位于抱耳中部,裂纹分别由端部沿轴向扩展汇聚而成,两条裂纹的断裂面相互平行,间距约3mm,如图1所示。由于拆卸运输过程中对断口造成了磨损或磕碰,导致图1两条裂纹汇聚终点部分样品缺失。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1 裂纹宏观形貌

    1.2 结构尺寸测量

    对抱箍进行了相关尺寸测量,测量位置如图2所示,测量结果见表1。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2 测量位置示意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表1 结构尺寸测量结果(mm)

    1.3 材质分析

    对试样用扫描电镜进行材质化学成分分析,图3所示为电镜点扫描位置,图4所示为扫描化学成分柱状图,表2为化学成分值。

    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试样中铜和铅含量均低于标准要求,锌含量为43.058%,高于标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中参照试样规定。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3 扫描位置图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4 化学成分柱状图

    1.4 硬度检测

    对抱箍开裂附近母材进行硬度试验,结果见表3。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表3 硬度试验结果(HBW)

    硬度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硬度值高于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中试样硬度要求。

    1.5 渗透检测

    该裂纹断口较平齐,因开裂时间较长,断口部分淤积较多尘土,后经超声波清洗后发现大部分断口已经被氧化为黑灰色,未见明显的裂纹源,从断口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终断区,如图5所示。

    依据标准NB/T 47013.5—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对试样表面进行渗透检测,发现试样表面存在两处比较明显的裂纹,如图6所示。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5 断口形貌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6 渗透检测

    1.6 抱箍金相检验

    在C侧取金相纵向截面试样,在裂纹中心AB中心处取金相横向截面试样,共取2个金相试样,取样位置说明如图7所示。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7 取样位置说明

    从图8、图9可以看出,主要组成相为条状、棒状的相与黑色的基体相,部分相较粗大,组织大小不均匀,说明该抱箍未进行退火处理或退火不充分。图10裂纹表现为明显的穿晶断裂,并伴有少量的沿晶裂纹,且有大量连续和非连续的二次裂纹,这些断裂形貌都是应力腐蚀开裂的基本特征。径向裂纹尖端较尖锐,呈明显的径向延伸趋势,经测量,应力腐蚀深度约为1mm。

    220kV变电站典型二次回路详解

    ¥21.9

    购买

    2 综合分析

    铅黄铜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但随着Zn含量的增加,其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大。该抱箍中Zn含量约占总质量分数的43%,所以具有很强的应力腐蚀倾向。同时抱箍由于退火工艺不合格,导致其内部应力未消除,且受到螺栓紧固力作用,拉应力沿抱耳周向分布,在周围介质(如潮湿空气等)作用下,腐蚀将沿应力分布不均匀的晶粒及其边界进行,并在拉应力作用下导致开裂;此外,拉应力促使腐蚀介质向内部侵入,使腐蚀裂纹向纵深发展。

    抱箍外观尺寸表明,断裂面厚度明显低于另一侧,致使抱箍在运行使用过程中,断裂面因外形尺寸发生变化而引起局部范围内应力显著增大,形成应力集中。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直至抱箍断裂。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8 横向试样金相检验(10×)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9 横向试样金相检验(50×)

    某变电站的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开裂,失效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图10 横向试样金相检验(裂纹形貌)(50×)

    3 结论

    此次电流互感器电流连片抱箍材质并不符合标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要求,Zn含量偏高;抱箍硬度亦不符合标准GB/T 1176—2013《铸造铜及铜合金》要求,硬度值偏高;渗透检测发现抱箍表面存在细小微裂纹;抱箍金相检验发现组织不均匀,相偏大。

    由于抱箍材质中Zn含量较高,具有很强的应力腐蚀倾向,同时退火工艺不合格,导致抱箍内存在残余应力。在周围介质(如潮湿空气)等的作用下,受到螺栓紧固力的作用导致其开裂。

    建议对同一厂家同一批次抱箍产品在停电检修时仔细巡查,重点检查抱箍端面有无细小裂纹;为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在日后的巡视中也应对此部位重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