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界新型储能产业步入“快车道”,多地加速推进储能项目落地
    2022-03-23 来源:《电气技术》  |  点击率:
    分享到:
    导语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与常规储能项目相比,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具有易于调度、质量可控、收益多元等多重优势,还可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最终有望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不断提升,与新能源发展紧密相关的储能技术和产业也备受关注。据统计,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了400万千瓦,参照2020年国内1500元/kW·h的锂电储能系统成本价格,到2025年我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将达到0.45万亿元,2030年增长到1.30万亿元左右。
     

    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风电、光伏行业发电不稳定、间歇性的问题,需要储能设备的调峰、调频能力来解决,那什么是储能?储能指的是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储能系统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不仅可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力系统不稳定问题,还能有效地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电能利用和供需平衡。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与常规储能项目相比,新型储能商业模式具有易于调度、质量可控、收益多元等多重优势,还可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最终有望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共享储能、租赁储能、虚拟电厂、社区储能。这些灵活多样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通过提供调频、备用、优化等服务,进一步发挥了储能的潜在应用价值。
     

    “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型储能实现了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储能”、常规火电配置储能、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逐步拓展,国家和地方层面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新型储能发展的技术路线、攻关方向、试点示范、支持政策、标准体系搭建等都作出了更详细的部署。《方案》还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要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并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技术难、标准少、成本高,新型储能如何破解难题?有行业专家指出,新型储能向大规模应用推进的先决条件主要有三点:一是技术突破,主要在快速增长的电化学类储能领域,急需突破安全技术难点;二是标准设定,尤其是新型储能技术统一规范及并网调度规则的设定;三是商业模式,需要确立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运营的机制,探索建立成熟的新型储能商业模式。
     

    目前,在国内其实已有多个省份尝试实践了储能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新型储能的产业化路径进一步探明了方向。从2021年开始,河南、山东、青海、内蒙古、河北等九省区陆续出台了鼓励储能新型商业模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青海省提出研究储能电站过渡性扶持政策,探索以年度竞价方式确定示范期内新建“共享储能”项目生命周期辅助服务补偿价格。目前,国内共有84个新型储能商业项目已经通过备案或公示,项目总规模超12GW/24GW·h。单个项目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已有7个项目规模达到1GW·h。
     

    2022年以来,各省市都在加快推进储能项目的落地,有超过20个省份明确了配套储能设备的配储比例与配置时长要求。在浙江长兴,总投资67亿元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围绕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新能源原材料,规划建设全球领先的储能系统。“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力争实现200万千瓦左右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发展目标;在山东济南,我国首座百兆瓦级分散控制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其每次充电可达21.2万度电,能够满足1000户家庭一个月的使用电量;湖南省建立了“新能源+储能”机制,力争到2023年建成电化学储能电站150万千瓦时以上;宁夏提出,新能源项目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10%、连续储能时长要达到2小时以上。
     

    在河北张家口,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正在进行带电调试。据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大型“源网荷储”技术研发试验基地正加速推进,试验基地搭建了国内首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首座3兆瓦钠离子电池示范电站等七种储能技术验证平台以及储能技术检测实验室和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仿真验证实验室。
     

    在储能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既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市场实践出来的“结晶”。有行业专家表示,当前储能技术路线多、应用场景广,由示范应用阶段向规模化商业应用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储能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储能的标准和规范还需新一步完善,同时还需通过这种先行先试找到符合市场规律且可以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推进新型储能系统的商业化规模应用。